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呼吸照護-長期照護服務體系亟待建立

呼吸照護-長期照護服務體系亟待建立
大家一致認爲,“十二五”期間是解呼吸照護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最佳機遇期,必須未雨綢缪,積極應對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長的挑戰。

首先,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提高全體公民的健康素質,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口失能發生率。其次,從戰略規劃、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努力,盡快建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史大爺是一位癱瘓在床的老人,身邊離不開人。雖然之前兒女輪流照看,但也出現過纰漏,摔下床一回,肺部嚴重感染一回。最終,3位兒女合計著,讓老人在養老院裏有人全天照顧著,或許能更好地度過晚年。

“誰不願意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呢。”老人女兒說,如果老人生活能自理,一定在家養老。不過,一開始入住養老安養中心院,老人不習慣呼吸照護,就像幼兒園孩子入托一樣,鬧著要回家。

缺乏親情確是機構護理的一個問題,即便養老護理員照顧得非常盡心。于是,史大爺的3位兒女決定除了每天看望外,每周都接老人回家過周末,讓他高興。

“有時候我們一天去看他兩三趟,和家裏差不多。”老人的兒女說,對于父親來說,家人的關心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像史安養中心大爺這樣順利進入養老機構安養晚年的失能老人,在甬上並不多,更多的還是依托社區,在家養老。

“老人在身邊,我們放心些,但壓力確實大。”要照顧患有腦萎縮和心髒病父親的陳女士說,幸好她還有個妹妹,時不時能做個“替手”,輪流照顧,如果只有她一人,真不知道該怎麽辦。

問題是,隨著我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失能老年人勞工體檢的照護問題日益凸顯,60歲的人照顧80多歲的父母,或者同樣來自計劃生育家庭的相互結合的兩個獨生子女照顧4位老人的家庭數量增多。

陳女士想著能否爲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務”,所謂“喘息服務”,是通過提供短時間的代爲照顧服務,使得家有長期臥床老人家庭的家庭成員能夠得到一定時間的喘息放松機會,使得他們的壓力得以釋放,從而更好地照料老人。

“具體實施方式可以多樣。”陳女士建議,比如拿出轄區敬老院的幾張床位,提供機動的短期照料服務。“這一想法如果能夠在政策上予以支安養中心持,相信能減輕很多子女的負擔。”

資金人力兩大短板

需要多方共同給力

多位業內專家分析認爲,在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方面,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服務供給上,都滯後于老齡社會的發展速度,存在資金、人力兩大短板。

“目前我國遇到的照護服務壓力問題,一些發達國家和低生育率國家也遇到過,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一位常年關注老齡問題的業內人士說,比如以色列、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通過立法強制40歲以上人群參加長期護理保險,由政府免費管理保險金,並提供護理服務。

這位業內人士認爲,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可持續運行的核心是服務費用收支的長期均衡。“我們應探索建立長期照護服務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照護救助和照護津貼相結合的制度,形成由政府、企業、個人多方負擔的多層次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

據了解,目前有部分保險已嘗試開展護理保險業務,初步滿足了一部分人的護理保障需求。但商業護理保險的發展仍面臨政策支持缺乏、行業自身建設基礎薄弱等問題。

解決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培訓專業護理人員已是刻不容緩。在熱線來電中,讀者周先生建議:擴大本市衛校和一般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招生規模,保證專業護理隊伍的壯大;面向欠發達地區定向招收願意從事該項工作並具備一定條件的待業人員,加大專業培訓力度,解決護理員緊缺問題;由各相關部門聯合,成立“失能老人家政服務”中心,專門從事失能老人的照料培訓工作;正視養老護理員的勞動價值,給予合理報酬和精神獎勵。

此外,業內人士認爲,可以借鑒國外“多代屋”理念,探索制定鼓勵年輕人與老人就近居住適當減免稅收的政策,探索由政府提供相應補貼,鼓勵由子女或親屬爲自家老人提供居家爲老服務的政策。同時,探索建立老人意外傷害保險政策。據悉,當下一旦勞工體檢發生老人跌倒等事故,養老機構往往就要承擔主要或連帶責任,高額賠付甚至能壓垮一家老年服務商。“這對發展呼吸照護 養老服務産業是個巨大障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